top of page

Doiiin:為野生動物續命!成為牠們休養生息的臂彎

  • 作家相片: Summer Tien
    Summer Tien
  • 2月5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月6日

負責項目:生態環境主題採訪、撰文



▐ 為野生動物續命!成為牠們休養生息的臂彎:野灣非營利野生動物醫院


早上八點半,輕聲微步踏入WildOne野灣非營利野生動物醫院,跟隨保育員進入工作範圍,打開門旋即看到忙碌的餵養現場。有限的空間蘊藏無限生命的延續,保育員細心呵護手中嗷嗷待哺的身軀。飼養櫃上標註關於牠們的食物配方,「容我說明一下,盡量不要拍到食用資訊,我們擔心會被民眾如法炮製,自行調理餵給野生動物食用。」提醒動物生命的維繫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馬虎不得。


▐ 救援不及!催生東部唯一的野生動物醫院

全臺灣共有五間陸域野生動物收容中心與急救站,其中WildOne野灣非營利野生動物醫院(後簡稱野灣)是島嶼東方唯一的野生動物醫院。然而,野灣成立的契機是一樁救援不及的憾事,照養課課長廖朝聖提到,當初的起心動念是綦孟柔獸醫師與7位共同創辦人,察覺到東部野生動物的救援資源非常稀缺。在2017年之前,東部需要救治的動物都是送往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某天綦醫師接到來自臺東的通知,消息指出有山羌受到狗的襲擊,頸部傷重至氣管外露生命垂危。但她尙有工作在進行無法即時到場,最後接到氣若游絲的山羌回到屏東已是半夜,搶時間的鐘點戰仍是為時已晚。審慎思量之後,救援團隊選擇施行安樂死結束牠的痛楚。廖朝盛沈重的說:「遙遠的急救路程,對野生動物來說是恐懼、可怕的,若能及早選擇安樂死,動物可以不用承受後續的痛苦。」畢竟,沒有人想走到這一步。



佐以數據,提升保育動物的價值

於是野灣在2016年底籌劃、2017年在臺東池上正式成立,目標除了野生動物救援之外,擴大動物醫院能發揮的效益,例如:保育與增進相關單位的合作及資源串連。現在醫院內有7成是鳥類、2~3成是哺乳動物,其餘的是爬蟲類或毒蛇。日行性猛禽鳳頭蒼鷹、夜行性的領角鴞、白鼻心、山羌等也皆是常見的動物種類。談及臺灣野生動物保育的數據,廖朝盛表示,實際上野灣在動物保育研究的定位是「後線」角色,著重於讓待救的動物重新展現生機,並且提升牠們的保育價值,配合研究單位做動物心智測量、疾病監測、病理研究相關的基礎數據累積,在合理的情況下利用動物,未來可以協助野灣在救援與保育工作更得心應手。廖朝盛補充,研究數據是為了評估動物的生理狀態,後續做追蹤調整與檢討。



▐ 全方位守護,動物福祉為優先

在確認接收野生動物之前,為了顧及院內人員與全體動物的生命健康,必須嚴密檢查確認牠們的身體狀況,是否帶有傳染病源如:狂犬病或禽流感。恢復良好至痊癒的野生動物則會進行野放求生訓練包含:如何躲避天敵、獵捕覓食的能力,根據不同物種模擬設計專屬的棲地環境,若各項生理機能、認知能力、動物心理狀態指數皆達標,奔向大地即是牠們的歸途。野灣是將「動物福祉」作為首要考量,關注的是牠們的生活起居,擁有好的生理機能才能順利繁衍後代。只是看似順利照養日常,仍是有難以突破的困境,廖朝盛提到,我們在保育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是野放評估與食物營養的配比。前者即便在院內做足戶外模擬訓練,但實際情況卻事與願違,仍舊有無法適應野外生活的動物,牠們的下一步該何去何從?後者則是野生動物的食性未知,增添建構專屬食譜的複雜度,無法供應每日全方位的營養。



跨域合作,多管齊下提升保育意識

為了要解決未知、在懷疑中挖掘答案,身為保育員就須具備細心與歸納的能力,工作內容從餵食、巡視、匯報、觀察動物、環境整理、儲備食糧等各項環節獲得的資訊,最終來到記錄歸檔,從字裡行間反覆驗證,解套推算動物續命的方式來制定醫療與照養的流程。「如果民眾遇到受傷的野生動物,可以先撥打市民專線1999,我們接獲通知會有專人救援。」野灣希望透過與各地消防局、警察局的合作,積極走入社區做保育宣導建立野生動物照護網絡,期盼人類的一小步,可以為臺灣野生動物的生存現況帶來改變。今年七月,野灣籌劃的「保育探索館」在池上大街開幕,喚醒社會大眾關注生態議題,將保育觀念的種子運用主題常設展散播出去。



站在野灣門口,放眼望去是碩大綠地與湛藍天空交織的開闊,不由得對身後向生命拼博的人們肅然起敬,這裡是野生動物延續生命的美樂地,賦予牠們重生回歸山林。


コメント


pexels-photo-380283.jpg

About Me

北漂的都原青年,過去待過戶外廣告代理商、運動品牌代理商,與電視媒體產業做節目企劃執行與後期剪輯。目前在鍵盤上漫舞,用眼睛記錄、留下真正屬於在地人的地方事。

 

Read More

 

© 2023 by Going Place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