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擁山海本事,抱食材本味於一身

  • 作家相片: Summer Tien
    Summer Tien
  • 2022年4月27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第一眼看到麗婷,黝黑的皮膚是生活在臺東藍天下的標配,某次遇見她在花蓮靜浦出餐,她嚷嚷說著:「就是為了你們這一餐,本來我正在美白,又要曬太陽下海捕海膽,一上岸又黑了。」她與爸爸負責海味食材的供給,乘風破浪入港的魚鮮度滿點,看得出漁家50年來的真本事,最後讓身為廚師的先生舞動鍋鏟即成色、香、味俱全的料理,碗盤內盛的不只是季節旬味,更是一家子共同努力的成果。



▍萬般捨不得,歸家成為心之所向

麗婷近來愛上在溪河裡摸蜆仔,會與媽媽、阿姨們相伴去摸蜆仔,從雀躍的語氣聽得出滿心期待,她著迷於眾人在河邊休憩聚餐,談天說笑的時光,阿姨們有時會對麗婷說:「以前妳都不喜歡跟我們來這些地方耶!」,用調侃的語言行稱讚之實,長輩們看得出來她已經很融入部落的生活。返回家鄉長濱已10年的麗婷,小時候對於潮間帶、海洋一點興趣都沒有,她不懂老人家為何要做如此辛苦的事。


「會累啊!但不下海撿海菜,也不知道要怎麼生活啊!」這句話是過去仍在外唸書、工作的麗婷與家人通電話,長輩最常掛在嘴邊的話語,像船錨似的定在麗婷心坎裡,讓她思考何時該返鄉。家中原本開海產店, 好手藝的媽媽曾是臺東創意料理三連霸的冠軍,不過後續麗婷與哥哥尚無接手之意,母親也有了年歲,店內也沒幫手的現實因素之下,媽媽收起店面,專心賣著爸爸進港的漁獲,這是麗婷回鄉的契機,她不想讓長輩孤單守著大海終老。



▍全家齊心一致,扛起海家名號

麗婷深知媽媽心中還是很想開店,自己的老公是廚師、哥哥對吃的有興趣、爸爸有大船入海捕撈魚鮮,遂在返鄉後第5年,租下長濱大街的店面,全家人共同扛起長濱小吃部的招牌。麗婷說:「我喜歡出海上山,沒辦法出海就往山裡去,無法入山就往河流小溪去,反正哪裡可以採集就去!」,對於海洋與山林的一切,麗婷皆涉世未深,爸爸的傳統觀念認為女生就應該待在家裡。


即便爸爸千百個不願意帶著她出藍海入綠林,麗婷千方百計且意圖明顯,給爸爸無法拒絕她的理由。「出海需要船員證,我擅自作主去報考;出海捕魚、潛水抓海膽需要的裝備工具,向人打聽後進行採買;入山採虎頭蜂野蜜,也拜託叔叔帶我去。」麗婷想分擔爸爸爸的辛勞,不再讓他單獨出海,爸爸眼看女兒心意堅決,只好將畢生修來的山海本事傳授給她。

「家裡的海鮮,媽媽會擺在門口賣,或是開著車到處兜售,後來臉書很流行,朋友建議要不要用臉書來行銷。」麗婷想要有別於過去販賣的方式,但不善於言詞與網路社群的操作,不知道什麼樣的圖片文字可以吸引人,她索性將海人家的日常做為宣傳素材。網路世界的傳播力無遠弗界,捎來各類餐廳進貨的合作,長濱小吃部逐漸有不同營業模式,開始成為食材採購的供應商。



▍堅毅的淚水,換來移動的太平洋餐車

長濱小吃部是以承租店面在經營,麗婷仍是想將店內美化、完善用餐空間,即使麗婷覺得自己的口語表達不夠好、不會做提案用的簡報檔,仍去參加了臺東縣政府原民處舉辦的食尚店家甄選。宣布結果那刻,麗婷忍不住歡欣的淚水,從眾多店家勝出是她始料未及的事。有了縣府資源的挹注,與專業人士給予意見,既然全家能沿著太平洋採集食材,何不嘗試流動的店面,類似餐車概念,機動性高亦能到府服務,皆是催生Loma’ 魯瑪私房菜餐車的契機。



現在的Loma’ 魯瑪私房菜,一個月平均出車5至6次,麗婷笑著說:「我不擅長煮,是屬於出一張嘴的人,不過在餐點的搭配,可以出很多點子。」麗婷熟知長濱海域的變化,她像悠遊在海裡的美人魚,擅長與海洋生物過招下海捕撈。餐車會命名為魯瑪,主要一家人經營,透過家人的團結合作,把家鄉美味傳遞出去。「我們都是一家人,要好好的溝通完成每一次訂單。」這是麗婷堅持的信念,她慶幸自己歸鄉的決定,也能完成媽媽的願望並隨侍在爸爸的身旁,學習先人山海河採集的智慧,使海人家的原味能讓更多沒吃過的人驚艷、吃過的人懷念。



All photo credit: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股份有限公司 / 攝影・彭柏璋


◎本刊保留所有權利,欲利用本刊圖文內容,請洽著作財產權臺東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處之同意或書面授權。




台東部落食尚誌 第三刊《原式守味者》
2021 / 9月出刊


Comments


pexels-photo-380283.jpg

About Me

北漂的都原青年,過去待過戶外廣告代理商、運動品牌代理商,與電視媒體產業做節目企劃執行與後期剪輯。目前在鍵盤上漫舞,用眼睛記錄、留下真正屬於在地人的地方事。

 

Read More

 

© 2023 by Going Place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