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4.1月號:南島藝文日常・在詩歌裡遇見南島

  • 作家相片: Summer Tien
    Summer Tien
  • 2024年1月2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負責項目:人物採訪、撰文





打造部落文學力・《在詩歌裡遇見南島》青銀共創書寫工作坊

吟唱古調的樂音緩緩響起,燃起七里香將告知土地祖靈的訊息,隨著裊煙傳遞給祂們,2023年12月在臺東太麻里鄉Lalauran拉勞蘭部落,由原住民族作家撒基努與獵人學校領軍,邀請來自夏威夷Kamehameha學校文化執行長Dr. Randie Kamuela Fang與Jamie Mililani Fang、原住民歌手以莉・高露、長濱船團陳冠宇、作家李後璁等人與各方文學愛好者匯聚山海之地,在獵槍對天空長響一聲,宣告由臺灣文學館主辦的《在詩歌裡遇見南島》青銀共創書寫工作坊就此展開。


▣ 飄洋過海的文學種子在臺東生根 ▣

「希望文學在我們的靈魂裡面,能夠一直浪漫的存在著,就像呼吸般的自然。」撒基努為工作坊下了柔情的註解,藉由書寫推動各個族群的文學能量,朝向培植部落文學創作力的目標前進。文學不存在邊界,太平洋的風帶來夏威夷文學種子降落在臺東,Randie與Jamie用故事向眾人訴說藏在詩歌裡的夏威夷文學,透過夏威夷諺語「i ka 'ōlelo nō ke ola , i ka 'ōlelo nō ka make」來提醒我們言語「可以救人亦可以傷人」的力量。Randie分享夏威夷文學裡,書寫的用詞表達不會過於直接,字詞意境的強弱與否會影響作品給人的平衡感。與會嘉賓原住民族作家孫大川則說到:「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給予』是一種禮物,可以消泯所有的衝突。」他認為我們要理解山海大地之中,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存在。


▣ 山海角落皆是源源不絕的靈感繆思 ▣

書寫工作坊的內容可謂是山海並濟,臺東均一高中的教師闡述夏威夷的教育實踐如何緊扣航海文化,從中建立文化自信並成為孩子的舵手。長濱船團團長陳冠宇分享建造支架舟瑪卡妮號與無動力航海的經驗,用冒險、勇敢、開放的心面對水世界。跟著布農族青年Katu向內陸走去,重返內本鹿,從回家到蓋自己的家,再到成為人的路上,體會詩歌是如何源自於土地。在拉勞蘭部落,由獵人學校引領學員們至遺址踏查古風景,感受風的吹拂、陽光照在臉上的溫度,讓思緒沈澱靈感迸發。首次參與文學營的學員陳韋希說:「我很喜歡原住民與對待山海的方式,以及與自然連結共存的純淨之心。」另一位學員房屏晨則是關注原住民文化,她認為有被臺東土地召喚的感覺,很期待書寫實作的成果。


《在詩歌裡遇見南島》選在Lalauran拉勞蘭部落進行為期兩天的文學工作坊,冥冥之中隱約可見造物者巧妙的安排,拉勞蘭是排灣族與阿美族混居的部落,Lalauran在排灣族語意指肥沃的土地,在阿美語有「要靠近、連結的地方」之意,今日眾人齊聚浸濡在文學殿堂,激盪素人創作的火花,眺望未來讓筆耕之火永不熄滅,共同編織文學夢孵育文壇新生代。


Comentarios


pexels-photo-380283.jpg

About Me

北漂的都原青年,過去待過戶外廣告代理商、運動品牌代理商,與電視媒體產業做節目企劃執行與後期剪輯。目前在鍵盤上漫舞,用眼睛記錄、留下真正屬於在地人的地方事。

 

Read More

 

© 2023 by Going Place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