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硬漢本色的背後, 柔萃出的食材靈魂
「在我的想法裡,沒有所謂的『風味餐』三個字,我們原住民族吃的食物,其他人不吃嗎?其實是會吃,但吃得不多而已,那又何來 的風味餐呢?」說出這一席話的獻庭,是卑南族著名的傳統木雕工藝 師。他自在粗獷的外表卻有一雙銳利的雙眼,看到原住民的食材光譜 與本「味」主義。...
Summer Tien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4 次查看
0 則留言


成為太陽之手, 烘焙夢的發酵進行式
「南部的海,不是我想要的,所以自從那一天起,我自己做決 定,搬回臺東。」周萱的故鄉在臺東,只不過雙親早就搬離臺東在 南部定居。她在南部出生長大,家人總是不厭其煩的帶著周萱返回 部落老家,她仍記得童年時期的臺東風景,但是長年離鄉又歸鄉的...
Summer Tien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3 次查看
0 則留言


大島世界不敵小島芋田,我要的「蘭」調滋味
太平洋上的珍珠:蘭嶼,是傑克的故鄉,他與 其他蘭嶼孩子一樣,總是有一天會前往大島臺灣, 繼續升學與工作。傑克最後一次長時間停留在臺灣 本島,落腳在桃園南崁,坐在面前細數過去的他說 著:「每隔兩星期,會特地到竹圍漁港看海,雖然 比不上家鄉的藍海,聽到浪的拍打聲就 OK...
Summer Tien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6 次查看
0 則留言


表述部落食與文化智慧的天選之人
如果說,真有「天選之人」一詞,大鳥部落的司降足以是為了它而存在!在家庭生活之外的時間,司降成長過程中,共有十四位部落vuvu接連看顧他長大。同時,vuvu們將畢生積累的部落寶藏,全交由司降來挖掘,沒有藏寶圖、也無文字記錄的寶藏:傳統農耕、食用知識、古謠傳唱、語言記誦、祭儀規...
Summer Tien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1 次查看
0 則留言


將食的視角歸零,以傳統穀物寫下日常
瀏覽曉徵的臉書, 時而是在呈現山中的光景,捕捉海拔超過2000公尺上綠意;時而是在自家田間行走,雙眼注視幼苗田地在上的每一寸生長。他是位熱愛自然的山林青年,也是用穀物寫下日常的耕耘者, 在以斯馬哈散農莊出現之前,曉徵與爸爸跟布農族群食用穀物的關係是斷裂的,邱爸爸說:「連穀物...
Summer Tien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 次查看
0 則留言


擁山海本事,抱食材本味於一身
第一眼看到麗婷,黝黑的皮膚是生活在臺東藍天下的標配,某次遇見她在花蓮靜浦出餐,她嚷嚷說著:「就是為了你們這一餐,本來我正在美白,又要曬太陽下海捕海膽,一上岸又黑了。」她與爸爸負責海味食材的供給,乘風破浪入港的魚鮮度滿點,看得出漁家50年來的真本事,最後讓身為廚師的先生舞動鍋...
Summer Tien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3 次查看
0 則留言


草本釀製,傳承與創新的都蘭地酒
臺東原住民族的收穫祭(豐年祭),大都集中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在酒釀文化尚未式微之前,各部落皆會製作糯米酒釀或小米酒釀在慶典中使用。但在1957年政府下達禁釀令,徹底嚴禁原住民族私釀酒, 讓傳統祭儀進行中至高無上的元素,被剝奪了地位。原住民族的酒是用來敬畏神靈、祈求豐收,當原...
Summer Tien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7 次查看
0 則留言


與自然共生的百年酒麴,融合在地風土的凱莉釀
“她用雙手搓揉時間的風味,盛裝時光走過的點滴 ” 看到她手持飯匙,揮舞在剛蒸熟的糯米飯中翻攪,好讓氤氳的蒸氣快速散去,靜置放涼,耐心等待下一步的開始。她是烤茶地的凱莉,正準備製作酒麴的流程,我們在一旁靜靜的觀察,沒有過多的言語。看著她不疾不徐、姿態優雅的確認每個細節,聽著她...
Summer Tien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6 次查看
0 則留言


就釀喝吧!藏匿在微醺裡的小米文化
臺東是臺灣最多原住民族群的縣市,除了蘭嶼的達悟族未有酒釀文化,其他族群在部落仍保留自釀祭儀禮俗,傳統飲酒與祭天慶豐收的意義是相繫著。排灣族的小米收穫祭裡,製作酒釀是為了慶祝,慶祝辛勤耕種收成的小米,除了足夠食用之外,還有多餘的可以用來釀酒,感謝祖靈的看守,讓部落有豐收的一年...
Summer Tien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3 次查看
0 則留言


鑽研3年,得來往後30年酒麴生命的延續
每回來電光部落見到張萬生faki(阿美族語《faki》泛指男性長輩之意),聊個幾句就會說到自己釀造的酒,也很大方的分享蒸餾之後透明、喝多了走路會歪歪的微醺品。faki都特地獻寶了,在場的人兒怎麼能夠拒絕美意呢?不過,咱們淺嚐即可,畢竟醉翁之意不在酒,好奇的是釀造過程的源頭:...
Summer Tien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4 次查看
0 則留言


麴之秘、釀之味,在舌尖上起舞
「誰道番姬巧解釀,自將生米嚼成漿。竹筒為甕床頭掛,客至開筒勸客嘗。」 這是清代《全臺詩》裡的七言絕句,紀錄了原住民族古老製造酒的方式,文詞中提到的「生米嚼成漿」,意指的是口嚼酒。需先將米搗成細粉末,再由女性咀嚼後吐到容器裡,讓唾液與米的混合物靜置發酵,這是製作酒麴最原始的樣...
Summer Tien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3 次查看
0 則留言


老食材創新意!部落能量補給品Cinuku
日本國寶級料理家辰已芳子女士,在其著作《生命與味覺》提到:「撫育我們生命的,正是味覺。」原住民族以直覺感受世界,在嗅覺、味覺亦是,在外人看似豪邁的手法與選材,卻也因這樣的巧思,才能在各類食材的搭配撞擊出完美的火花,讓樸實的滋味躍上枝頭當鳳凰。...
Summer Tien
2022年4月2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 次查看
0 則留言


顛覆傳統的綠色革命・台灣荖葉「醬」吃才夠味
臺灣的各式醬料種類琳瑯滿目,舉凡水煮豬五花沾著鹹辣度適中的蒜蓉醬、酸甘開胃的客家桔醬燴排骨,再到川燙再冰鎮的麵條裹上芝麻醬,真的是一口說不盡,只能一口吃盡、盤底朝天。說到麵條的醬料,義大利麵的紅醬、白醬各有所愛好者,青醬以蒜泥、松子、羅勒的完美調和,溫順滑溜的麵條入口後的香...
Summer Tien
2022年4月2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2 次查看
0 則留言


冬令驅寒的聖品・Binilawi樹豆小米糰湯
用餐時刻,仔細端詳手上的菜單,若有留心品項的分類與配置,湯品總是被默默的歸類在角落。只有在冬季冷洌的寒意直搗心坎兒裡時,心中不免渴求一碗熱湯,想感受暖胃舒心的幸福。不過在原住民族的飲食文化中,湯料理融合了各食材的精華熬煮而成,甚至可以變成一道主食來享用。冬季臺東的東北季風是...
Summer Tien
2022年4月2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1 次查看
0 則留言


孕婦的食麋之愛・月子小米粥Cinapa
女人生命中的大事,一為嫁作人妻,二是孕育下一代。懷胎八至九個月的期間,身體負載新生兒的重量,越到懷孕後期行走的步伐更是氣吁吁;每日三餐菜色謹守「一人吃兩人補」亙古不變的鐵則,只願肚裡的娃兒出生、長大能夠身強體健。母親將滿滿的愛,一點一滴的給孩子了,自己臨盆後耗損的元氣,得靠...
Summer Tien
2022年4月2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3 次查看
0 則留言


瓶中物的儲糧智慧・海陸滋味的Siraw
原住民族的儲糧智慧,有日曬、火烤、煙燻,與最為熟知手法:醃漬,擅長醃漬Siraw的阿美族,海味珍饈、陸生美饌的都能是瓶中物的食材。在臺東傳統市場或魚市旁,零星可見Siraw攤位,識箇中滋味的饕客,目光掃射下好離手拎著走;偶爾會經過投以好奇眼光的外地人,打量瓶身想詢問又欲言又...
Summer Tien
2022年4月2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1 次查看
0 則留言

南島民族的料理情緣・地悶食
在南島民族的食知識裡,至今仍保有原始的古法烹飪,在薩摩亞與東加王國稱為Umu,斐濟則稱之為Lovo,它是最保護地球、自然且兼具環保的無鍋具料理。臺灣,南島民族奉為「Mother Land」的島嶼,如此原汁原味的烹飪方式,在東魯凱族的達魯瑪克部落,被完整保存下來了。
Summer Tien
2022年4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22 次查看
0 則留言

與故人對話的食物引子・酸菜醬
日據時期殖民下的台灣,民俗風情、生活習慣、語言文字...各方面隱約能看見日本文化的影子,也許都同為是亞洲國家,兩種民族文化的交織似乎不突兀,各自能找出相互融合的中庸之道。在過往,物資有限、食物保存技術不先進的年代,日本的醃漬技術稍稍影響著當時的飲食文化,保留了滋味、也將記憶...
Summer Tien
2022年4月16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0 次查看
0 則留言

舌尖上的鑽石閃耀重現・金字塔海鹽花
永福野店的蔡利木Faki(意指:阿美族男性長輩的尊稱),自從將已失傳的阿美族手工炒鹽技術,憑藉一己之力重現在世人眼前,其中被喻為「舌尖上的鑽石」的金字塔海鹽花,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話題寵兒。
Summer Tien
2022年4月1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3 次查看
0 則留言

山林裡的綠色寶藏・羅氏鹽膚木
羅氏鹽膚木,屬於落葉喬木、雌雄異木的樹種,每年的10月至11月為果實的盛產季,越是到熟成的時間,會有雪白色的結晶體覆蓋在青綠色的果實上,使果實嚐起來有薄鹹味。達魯瑪克的魯凱族人熟知羅氏鹽膚木的植物特性,替它找到了可以發揮的舞台,成為餐點增色、為料理提味的植物鹽。...
Summer Tien
2022年4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2 次查看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