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源自土地,跨世代聚合的集體創作

  • 作家相片: Summer Tien
    Summer Tien
  • 2022年4月1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2年4月27日

專題報導:在風土樂舞的烏托邦,唱吧!跳吧!


《風起樂舞・舞動台東》活動自 2016 年起,以培育樂舞人才、媒合表演舞台為核心精神, 打造臺東成為全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推廣的基地。2020 年更突破性的採用導師制度,以「引水」為概念,引入對話和可能。 此項跨界的協作,促使這群生活在時間裡的創作者,將傳統揉和創新並加以延展,讓作品呈現出現代臺東的文化脈動。


林群哲老師成立的 089 零捌玖舞蹈工作室,無論是在各大展演舞台,或是娛樂性、啟發性 兼具的歌舞劇《花姐的店》,皆已是臺東流行舞蹈界裡的指標性團體。阿哲老師在《風起 樂舞・舞動臺東》擔任指導老師,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在地展演者,例如:杵音文化藝術團, 並共同編製新舞碼。



創新融合傳統,尋覓展演新方向

「對我來說,要融合流行街舞與傳統舞蹈,也必須針對兩團的族群故事做功課,需要找出互 相補足的平衡點。」阿哲老師說要讓傳統樂舞加入現代元素,產生新的律動火花的確有難度, 卻也成就了更多的獨特性。同樣的,尋找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連結,也是高淑娟老師在杵音文 化藝術團成立 25 年後,力求轉型所面對的課題。淑娟老師說:「過去在跳阿美族傳統舞蹈, 也在思考有什麼現代元素可以融合進來,更讓大家知道文化背後所呈現涵義。」。所以她不 停的突破表演形式,透過《風起樂舞・樂動臺東》將杵音作品昇華到更高的格局。


創意不應受侷限,激發多元可能

採訪的當天除了淑娟老師,另外來了兩位年輕團員:Laway 與 Apuy。Laway 有著現代舞 的資歷,淑娟老師相中了 Laway 的特質,他的延伸的肢體線條與阿美族的樂舞風格極為不 同,能激盪更多創作的能量,Laway 靦腆的說:「學現代舞的時間太久了,再回來跳傳統 舞都怪怪的,真的要重新學習。」。而花蓮阿美族的 Apuy,從學生時代即參與原民樂舞 的訓練,她坦言:「剛開始加入杵音很不習慣,即使同樣是阿美族,但古調的吟唱方式與 臺東的腔調不同。」。



包容多元創作,為土地齊心努力

得知流行舞的翹楚阿哲老師要與杵音合作,Apuy 與 Laway 很好奇:「阿美族悠揚的古調, 究竟要怎麼表現才適合?」淑娟老師鼓勵年輕人可以走出自己的路,且要客觀看待任何形 式的創作。傳統是根,淑娟老師向年輕族群撒下文化的種子;阿哲老師是催化種子萌芽的 養分,大家對音樂性的脈動是根植於心、竄流在血液裡的基因,才能一起為轉譯土地的文 化而努力,躍動世代傳承的舞碼。






Comments


pexels-photo-380283.jpg

About Me

北漂的都原青年,過去待過戶外廣告代理商、運動品牌代理商,與電視媒體產業做節目企劃執行與後期剪輯。目前在鍵盤上漫舞,用眼睛記錄、留下真正屬於在地人的地方事。

 

Read More

 

© 2023 by Going Place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