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縣道上越阿美越國際的人文地標
- Summer Tien
- 2022年4月28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Macaqu/Malmananu/Knbeyax 拿麼厲害!-2020年原住民族主題聯展 台東展區人物專訪:馬泰林部落・Yosifu Kacaw優席夫與妹妹Sumay Kacaw

提到花蓮的知名景點,從觀光人氣不減的七星潭、清水斷崖,再到網美打卡景點的洄瀾貨櫃星巴克,市區與海岸線在假日總是人潮不間斷,與自然景緻出名的193縣道,形成極大的對比。不過在2018年底,座落在193縣道上的Matadim馬泰林部落,出現了網路熱搜度極高的新景點:部落皇后藝術咖啡廳,能環看廣闊的綠色稻田,是這裡的招牌美景。這日,我們打開皇后咖啡館的大門,前來迎接的不是城堡士兵,是旅英的野生阿美族畫家:Yosifu Kacaw優席夫與妹妹Sumay Kacaw。
「這裡是花蓮老家,過去家裡做過雜貨店生意,小時候雜貨店等於是部落的重心,媽媽本持著為居民服務的精神,長輩的身教對我們影響很大。」
想給孩子跟自己一樣的童年
店內牆上掛的巨幅畫作《太陽之眼》,畫筆下結合力與美的女子,就是眼前的Sumay,目前與哥哥優席夫一起經營管理部落皇后藝術咖啡館,Sumay說:「這裡是花蓮老家,過去家裡做過雜貨店生意,小時候雜貨店等於是部落的重心,媽媽本持著為居民服務的精神,長輩的身教對我們影響很大。」媽媽守護雜貨店32年,如今兄妹來接棒,不僅延續服務的精神,服務的項目更把在地原住民文化,推展到世界去。
相較於哥哥優席夫的海派陽光,妹妹Sumay面對鏡頭顯得內斂靦腆,但非正式的談話中,阿美族式的幽默取代原有的羞澀。Sumay自2017年底從都市返鄉,她說這次回來就不會再離開了。從15歲離開花蓮後,曾有過了30歲就搬回老家的念頭,她很想念天寬地闊的故鄉,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返鄉計劃被延緩歸期。Sumay有空就找時間回老家,但仍是掛心家中兩位老小孩,直到某天,帶女兒Nikar到公園玩的時候,加速實踐了她的返鄉計畫。
Sumay毫無猶豫的眼神說著果決話語,回想當時公園的情境,孩童在排隊要玩溜滑梯,正輪到某位小孩的時候,小孩的家長立即喊停,先拿出消毒水、濕紙巾對著溜滑梯擦過一遍,還告訴小孩說:「好了!你可以玩了,滑一遍就好。」Sumay驚覺為什麼要讓Nikar在擁擠的城市長大?以前自己根本不用排隊就可以玩溜滑梯啊?!

跟著孩子學當阿美族媽媽
女兒Nikar成為她離鄉25年後歸鄉的契機,也是開啟她重新學習阿美族語的鑰匙。Sumay選擇了一間非典型的幼稚園:南島魯瑪社Pinanaman河邊教室,這是一所實行全族語的沈浸式幼兒園,教孩子當一位堂堂正正的Pangcah人(邦查為花蓮阿美族自稱)。創辦人之一Mayaw Biho 馬耀・比吼與優席夫兄妹有著深厚的情誼,Sumay認同南島魯瑪社的理念,也用行動來支持屬於阿美族的教育平台,「我是第一個報名的家長耶!」Sumay得意地說。
回想要陪同女兒Nikar到幼兒園,從踏入教學場域的那一刻起,只能用阿美語來對話溝通,Sumay生疏的母語讓她略顯卻步。看到Nikar進幼兒園才半年,已可以與阿公、阿嬤用流利的阿美語對話,某次家中突然有吵雜的聲音,原來是Nikar與長輩為了搶電視遙控器而爭吵,嘴上說的不是中文,而是阿美語。Sumay想到教導說母語應該是父母的責任,雖然已不太會說了,眼看著女兒對母語駕輕就熟,她開始突破心防,與女兒開始重頭學習阿美語。
除了語言,Sumay對於傳統文化深感自己的不足,她說:「我的心是回家了,但還沒辦法成為真正的阿美族婦女,對自己文化的認知很淺薄。」阿美族的社會結構中,釀酒是屬於女人的事務,每戶人家的糯米酒風味獨特,在慶典時會拿出自己做的酒釀,來招待貴客,或是作為祈福之用獻給祖靈。咖啡廳的飲品中,有一項人氣很旺的小米酒香檳, 目前使用的酒釀是另一位部落媽媽做的,讓Sumay有些許的遺憾,她想把傳統釀酒技藝學回來,之後也能做出屬於自己風味的微醺飲品。阿美族需要採集植物做酒麴,才能釀酒,每年的5~6月是做麴植物生長茂盛的時節,今年夏天Sumay遠赴臺東關山,到電光部落請益做麴植物的辨識與酒麴的做法,有朝一日店內的小米酒香檳,就能用Sumay自製的酒釀推出了。

將世界帶進部落,帶動族人做在地創生
與妹妹Sumay形成對比,身為哥哥的優席夫像是固定會遷徙的侯鳥般,往返臺灣、英國,或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每一趟旅程對為他累積生命的厚度與更啟發人心的看見。2010年決定要歸鄉展,優席夫的好友對他說:「你一直都在國外旅行,當累了、倦了一定要回來,把你旅行吸收的養分帶回部落。」句句衝擊到優席夫,激盪他去思考自己有什麼可以帶給部落?
相較於資訊爆炸的大都會區,花東一帶接收到的新知、趨勢潮流,不免會有時間上的落差,若用另一個角度看,主觀認定以為對193縣道的劣勢,反倒是能不受框架長出自己的樣子。優席夫認為只要挽起袖子,主動出擊就會有改變,將咖啡館的一樓規劃為主要招待顧客的所在,二樓是住宿房間,原本是私人工作室的三樓,轉為微型藝廊的多功能展示空間,優席夫不把部落皇后藝術咖啡廳看成是家族事業,而是要創造沿線部落共好的共榮圈。
優席夫的夢想藍圖上,開始揮灑飽和的色彩,如同他融合印象派與普普風格的畫作,大膽而多元化的展現。將咖啡館打造成可以是教育平台,也能是在地小農販售自家農產的好地方,各類型的藝文沙龍講座、音樂演奏展演的場所,也希望逐步培育部落青年,提供實習或工作機會。優席夫說:「我們希望把部落帶到世界,也把世界帶進部落。」他周遊各國的閱歷,得到的啟發是部落需要有經濟活動之外,更需要外部資訊的刺激,優席夫主動與國際接觸、交流,將外部資源帶進部落,並且以部落的角度出發,找出切合大眾「聽得懂」的口氣,來與進入193縣道的旅人們對話。
「很多人都說要把根留在部落,要回部落當然可以!但不要太早回來,因為你不會有東西帶回來。我們(原住民族)的時候到了,你準備好了嗎?」優席夫很欣慰地看著妹妹Sumay回鄉後的改變,Sumay將導覽解說的經驗帶進咖啡廳,和客人侃侃而談哥哥的畫作、店內的飲品與輕食;Sumay也多嘗試讓花蓮在地小農的物產變成可口的甜點蛋糕,優席夫認為青年返鄉就是要將經驗帶回來,不是毫無規劃地回家。回家創造一處可以長期陪伴青少年從小就有機會以自己文化面對世界的平台,也是咖啡館在193縣道上成立的用意。

優席夫鼓勵部落年輕人去看世界,像海綿一樣去學習、去吸收、去感受,直到自己能量飽滿,等到適當的時機回來。優席夫的爸爸Kacaw勉勵孩子,不要以Pangcah文化為恥,因為這裡是生而為人一切的開始,有句口號是「越在地、越國際」,臺灣最美麗的風景,是奮力在土地生活的人們,只有從自己的部落出發,才能有溫度兼具濃厚的情感。
本文刊登於109年臺灣原住民族「Macaqu/Malmananu/Knbeyax 拿麼厲害!」特展手冊
Macaqu/Malmananu/Knbeyax 為臺灣原住民族語中,對「有能力者/辛勤者」的稱呼。隨著 108 年《國家語言發展法》的正式實 施,臺灣原住民族語也正式成為國家語言。「拿麼厲害!」即為當代原住民口語中對以上族語的華語表述。 特展於 109 年 8 月至 10 月,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三館同時展出。

為呈現當代原住民身處現代社會中,如何從身分認同出發,活出自信又自在的生活,以及社會大眾對於這些原住民辛勤付出的 反饋,教育部、文化部、原住民族委員會共同指導所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 區,推出「Macaqu/Malmananu/Knbeyax 拿麼厲害!」特展,邀請:田知學(都會急診專科主任)、徐超斌(部落醫師)、瓦歷斯 諾幹(國際文史哲大師)、沙立浪(新生代文學家)、布拉瑞揚(國際舞者)、蒂摩爾古薪舞團(新生代舞團)、樂鍇祿璞崚岸(地 球科學教授)、尤瑪達陸(人間國寶+國際現代視覺藝術家)、阿爆(族語現代歌曲樂手)、林辰(網路媒體經營者)、宋海華(傳 統文身復振者)等共同參與,現身影於展場中,呈現當代原住民對臺灣社會的卓越貢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