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3.7月號:習藝之路

  • 作家相片: Summer Tien
    Summer Tien
  • 2024年1月2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負責項目:人物採訪、撰文

全刊閱讀:https://gov.tw/1ua



學習陶藝之路-心燈窯坊

我正在實踐將興趣與夢想結合,變成有經濟產值的一件事。


心燈窯坊的創辦人張晉嘉,喜歡從無到有的創造歷程,學生時期就讀美術工藝系,研究所專攻陶藝,便一頭栽進陶作世界裡,從生活興趣昇華為業餘玩家,如今已是落腳臺東的陶作工藝師。張晉嘉說:「從高雄移地到臺東生活,剛開始很不習慣,不過想到打開家裡後門,就有質地良好的土來提煉陶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捨棄過往在城市累積的人脈資源,讓張晉嘉下定決心移居臺東的原因,是他骨子裡愛冒險的個性,張晉嘉說:「人有無限可能,是要大破大立,不受限制沒有框架,我們的作品風格也是如此。」心燈窯坊在有冒險好奇心的張晉嘉帶領下,參加臺東文創MAX課程,從一位陶藝家慢慢學習如何與商業市場接軌,將心燈窯坊的陶藝品運用在餐具與茶具,走進人們的生活日常中。另外,課程還提供了如何在這網絡時代行銷,提高工藝作品與品牌的曝光度,同時提升計畫書撰寫與簡報能力來爭取政府或其他民間資源挹注創作能量。除此之外,張晉嘉還參與兩屆臺東設計師週,與不同的腦袋進行思維上、創意上的碰撞,讓作品表現上擁有不同的維度之外,更多的是,從其中一位合作交流的設計師周依身上看見:保持快樂的心情創作,是創作裡面最重要的一環。


張晉嘉的心燈窯坊猶如一塊海綿,吸取跨界合作的經驗值,納入壯山闊海的能量,在專業中不斷學習,築夢踏實走在臺東的土地,繼續挖掘更多的在地元素,開創Made in Taitung的地方品牌。


心燈窯坊 info. :

位於臺東知本的陶作工作室「心燈窯坊」,以山海滋養的自然生態素材為創作藍本,呈現作品原始清新的生活感。




學習編織之路:小織部

無論是學習還是創作,都要保持心情愉悅,用開放的心欣賞不同的作品。


「當初是想轉換心境、調整自己的狀態,加上臺東的朋友不斷向我招手,結果來了就回不去了。」東漂十年的小織部主理人賴姿靜,回想一路走來的過程,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她用開放的心態來面對生活,對於成立小織部亦是如此。 對編織有興趣的賴姿靜,從毛線鉤織學起,將基礎打穩之後至外地拜師學藝,逐漸朝向使用苧麻、稻草、月桃等的自然纖維來創作。賴姿靜說:「小織部雖然是一人工作室卻樂此不疲,因為是沈浸在喜歡的工作裡啊!」透過友人的介紹,小織部參加兩屆的臺東設計師週,跟著設計師們共創編織作品並拓展視野。


在臺東設計師週,小織部與「兩個八月」、「潘怡良」合作分別得到不同的啟發。兩個八月給出確立品牌方向、洞察市場需求與行銷方式的經驗分享;潘怡良則是保留月桃的原貌,無需加工成織線再使用,保持月桃的原型來藝術創作。 在臺東設計師週移師臺北華山藝文中心展售期間,小織部開發綠色環保兼具生活實用的提袋系列作品,皆全數銷售一空,讓身為主理人的賴姿靜又驚又喜,創作能量因此大放異彩,並且跨出臺東參加以纖維為主題的生活市集,從異地交流獲取靈感。


小織部用熟稔的手法,不變的是自然素材富有層次的纖細感,專注靜心在編織商品,持續向大眾分享臺東的美好,傳遞在地氣息的生活感。


小織部info. :

左手月桃、右手葛藤運用自然纖維來編織創作的小織部,以臺東市郊的大南村為基地, 編出小織部的一片天。


Comments


pexels-photo-380283.jpg

About Me

北漂的都原青年,過去待過戶外廣告代理商、運動品牌代理商,與電視媒體產業做節目企劃執行與後期剪輯。目前在鍵盤上漫舞,用眼睛記錄、留下真正屬於在地人的地方事。

 

Read More

 

© 2023 by Going Place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