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3.8月號:藝術公路旅行

  • 作家相片: Summer Tien
    Summer Tien
  • 2024年1月20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負責項目:人物採訪、撰文




走進藝術夢迴的南方:南迴藝術季

素有臺東藍色公路的臺9線,沿線是天地造物者潑灑的臺東藍,海天一色的魔幻時刻是創作者最佳的風土畫布,共同打造出南迴藝術季邀請來往的旅人循6項駐地作品在各站停靠,讓思緒漫遊虛實之間,獲得身心靈的喘息。


今年第四屆南迴藝術季《夢迴南方》重新梳理南迴地區、在地族群與藝術相互牽連的關係,分別於太麻里火車站、太麻里新興國小、金崙沙灘、瀧溪車站、大武之心南迴驛展出。策展人李韻儀說:「藝術季若要發揮長遠的影響力,必須與地方建立綿密且持續性的共識。」南迴四鄉仰賴一條公路、一條鐵路對外做縱向聯繫,但橫向的產業道路網絡才能深入山脈,跟著在地人奔走在溪河流域,撥開地方部落神秘的面紗。


「今年夢迴南方的兩大主軸是在地性與青年歸鄉,所以策展團隊和協助藝術家共創的工作團隊,會優先選用南迴青年或與部落青年會合作。」李韻儀娓娓道來藝術季執行的願景。以臺東是南島文化首都的目標出發,選定有南島背景的國外藝術家與南迴創作者媒合進行駐地創作。來自南太平洋島國薩摩亞的Greg Semu,有行為藝術家與攝影師的雙重身份,將與排灣族傳統拍刺大師Cudjuy Patjidres宋海華攜手打造具有時空穿越感的影像作品。李韻儀說:「Greg與宋海華首次見面,聊的不是創作草圖,而是認出皮膚上的圖紋,兩人擁有同一位薩摩亞拍刺師的紋身作品。」海洋是軟的陸地,島嶼民族因爲藍海牽起的南島文化情誼,實在難得!


卑南族下賓朗部落的藝術家林琳,特地向部落青年請益有關傳統石板家屋與太陽的傳說,遂將在地知識文化轉譯到作品,陳設在大武之心南迴驛二樓戶外區;具有豐富製作大型裝置和國外駐村豐富經驗的藝術家李蕢至,進駐金崙沙灘,使用鋼筋結構與終日受海水洗禮的圓石,在高溫35度的烈陽下建構屬於日出故鄉的巨型地景藝術。李韻儀說:「不論是創作前的田野調查、藝術家在現場創作所需的人力,甚至是作品完成後的維護與管理,都很感謝在地居民不辭勞苦的協助。」。


南迴藝術祭有汲取在地故事打造的地景裝置,也有配合地景藝術規畫的部落小旅行,結合南迴永續旅行聯盟推出地方遊程,同時推出串連在地職人的體驗工作坊,不但提升地方能見度,也且讓南迴居民對其有感進而參與其中。就讓最了解部落生態的地方組織做領路人,協助推廣藝術裝置週邊的景點,使旅人們享受知性與美感兼具的深度旅遊。



乘著第五道浪的藝術之旅: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沿著臺11線座落的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作品,結合花東海岸的山脈與太平洋交織的天然景緻,所展現的是東海岸創作動能與強韌生命力。當慕名而來的旅人與山、海、地景藝術作品同框,在心裡每每都留下屬於臺東的萬種風情。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舉辦迄今已邁入第9年,策展人李韻儀表示,東海岸大地藝術節與眾不同的特點是以阿美族的精神底蘊,由土地長出來的文化為藝術基底。今年藝術節主題定為「aka la lima 越過第五道浪」來展現海洋民族的韌性,aka la lima亦是部落長者用來勉勵族人,遇到無法預測的困難時刻不要放棄,也喚起眾人在後疫情時代面對全球環境的勇氣。


近年來,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以量少質精的策展形式維持優良觀展品質,李韻儀說到:「今年特別有來自企業的加持,認同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的理念,贊助西班牙藝術家Jordi在小馬部落駐地創作。」Jordi的《懸浮的海浪》作品主結構由竹子編造而成,輔以鋼索用力學原理騰空展示,若吹起風會隨風晃動恰似汪洋中的波浪。另一件與海浪有關的地景藝術,由Siki Sufin希巨蘇飛與Alvaro Trugeda共創的漂流木作品《maro’ay ko kelah 潮水坐下來了》,阿美族語「maro’ay」是坐下之意,太平洋是阿美族人的冰箱,而它沿岸的加母子灣是部落的食物採集地,下海前坐在巨型的漂流木椅,靜待觀察海潮漲退的臨界點,把握去潮間帶採集、潛入海中射魚的最佳時機。


今年度藝術節版圖的新地點,是Laboratory實驗平台在宜灣部落發表的《海光之間》,兩位設展的藝術家主理人Lafin與Heidi在製作前期,特地拜會宜灣部落居民,有緣相識擅長在潮間帶採集sangpilaw(笠星螺)的長者,兩人聽著部落故事、討海人生活的日常,他們希望居民在海洋採集上岸後,能有短暫休息的場所,才於是製作出蛋型外觀的《海光之間》。李韻儀提到,裝置內部空間鋪有海石,頂端刻上巨型的笠星螺,此作品充分表現的美感兼具細膩度。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歷年累積40餘件地景藝術作品,在挑選19處景點提供靜態展示,動態展演活動則由「月光・海音樂會」與「東海岸藝文生活平台」挑大樑。前者於6月底揭開序幕,夜晚美聲繚繞不絕於耳,月色高掛的天地舞台是視覺的美感體驗;後者則串連文創店家、藝術場域、複合式經營的餐飲空間、社區組織等各式團體,提供申請活動資源的管道,協助建構與創造在地能量發展之路。


臺東用時間淬煉豐富多彩的自然人文百景,成為國內外創作者相繼走訪的藝文萌發地。想感受山林海河交織的文化魅力,不妨親臨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來趟島嶼原生自由野放的藝術巡禮。


 
 
 

Comments


pexels-photo-380283.jpg

About Me

北漂的都原青年,過去待過戶外廣告代理商、運動品牌代理商,與電視媒體產業做節目企劃執行與後期剪輯。目前在鍵盤上漫舞,用眼睛記錄、留下真正屬於在地人的地方事。

 

Read More

 

© 2023 by Going Place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