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月號:品味臺東的另一種選擇
- Summer Tien
- 2024年1月20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負責項目:人物採訪、撰文



以視覺開拓南島新紀元・2023南島影展
「我們都是造浪者,一定要把南島的浪造起來。」
在今年7月底於太麻里新香蘭部落舉辦的南島小聚,臺東縣文化處處長李吉崇的這句話振奮在場所有人,也宣告臺東縣文化處將作為臺東與南島族群交流的平台,鼓勵大家從世界南島的角度回看臺灣,重新發現原住民族、平埔族、客家、閩南等族群的可貴。今年9月開始的「南島影展」,讓影視作為轉折點,讓觀影者看見臺東在南島文化的立足點,打開對南島探索的視野,李吉崇處長說:「用心選片是為了讓有興趣的人能透過觀影有進一步的了解,提高南島議題在臺東的能見度,甚至有機會投入南島交流的工作行列。」期許將南島文化首都的能量持續累積與發散,創造多維度的南島經驗。
臺東首屆南島影展策展人羅素萍提到,早在2013年在史前博物館就曾辦理過南島主題影展,睽違10年後,在縣府的大力推動之下首次舉辦南島影展。為了讓參與者有好的觀影品質,選定在秀泰影城透過大螢幕、專業音效的播送完美傳遞南島之美。關於影展選片的部分,羅素萍說:「七部影片還是以臺灣的作品為主,例如『哈勇家』是很代表臺灣的片子,也廣受國外影展的好評。」值得一提的是來自紐西蘭導演Dan Salmon拍攝的《Made in Taiwan》,全片在臺東取景拍攝,故事主軸為一趟從紐西蘭延伸到台灣的基因尋根之旅,進而發現紐西蘭原住民在文化、基因甚至是相貌特徵上,與臺灣、玻里尼西亞的原住民極為相似。羅素萍說:「(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冒險划向大海探索世界,也許出去了就不再回航,生存的智慧即隨著遷徙傳遍各地。」。
臺灣是一座島,生活在島上的人民卻不熟悉海洋,因此我們需要緊密連結世界南島社群,重新找回臺灣的南島性格。這就是為什麼李吉崇處長則力推達悟族張也海・夏曼導演的紀錄片《天空的眼睛》,他說:「達悟族早期有用拼板舟航向他處,張也海・夏曼是特地到其他南島國家學習傳統的航海技術,重新用身體感知海洋。」
臺東擁有族群多元的南島樣貌,是上天賜予的文化資產,影視作品是傳遞訊息與溝通的媒介,經由生命片段的記憶來與觀影者產生共感,以自己的感受來認識南島文化。這些影片創作者將多年來不斷爬梳的南島紋理,透過適度的詮釋與轉化,以豐富的影像再造歷史現場,讓民眾在觀影過程獲得啟發。為了延伸南島影展的效益,放映現場將設置微型書展,精挑細選與南島議題相關的書目,屆時也會移至校園繼續推廣宣傳。此外,各場次在影片播放結束之後,將有導演、製片或演員進行映後座談。2023年9月至11月臺東南島影展歡迎你的到來,浸濡在光影視覺的渲染中,感受當下的南島悸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