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4靛花季刊・小雪號:山麓下的飲食大熔爐・臺東關山電光社區

  • 作家相片: Summer Tien
    Summer Tien
  • 2月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負責項目:飲食採訪、撰文



▐ 山麓下的飲食大熔爐・臺東關山電光社區


位於卑南溪左岸、海岸山脈下的電光里(電光部落),是關山鎮唯一座落在卑南溪左岸的里,居住人口7成是阿美族、2成是客家人及少數的閩南人或其他族群,多元族群混居是臺東二次移民的時代縮影,在餐桌上也能看得到相互融合之處相互融合之處。


長期推動各項社區事務的寶媽(潘寶瑩),銀髮族長照服務是她特別她觀察到的餐桌料理著四季結伴食材回家再的處理。有些是我從沒看過的菜式,特別關注的領域。寶媽若不在家,也許正穿梭在聚落巷弄間,到各個長者家串門子聊天。她觀察到長輩的餐桌料理是隨著四季在變化,大家會結伴去採集食材,回家再做蒸煮或醃漬的處理。「有些是我從沒看過的菜式,就慢慢記錄做菜的珍貴過程,時間久了資料愈來愈豐富,但從來沒想過會出書。」寶媽無心插柳的舉動,引起東台灣研究會的注意,進而攜手合作出版《食在・一起 Kaadaadaan電光飲食記憶誌》,收錄13道阿美族、客家與新住民族群就慢慢記錄做菜的珍貴過程,時間久了資料愈來愈豐富,但從來沒想過會出書。」寶媽無心插柳的舉動,引起東台灣研究會的注意,進而攜手合作出版《食在・一起 Kaadaadaan電光飲食記憶誌》,收錄13道阿美族、客家與新住民族群的舌尖風味,也喚起長輩逐漸消逝的味蕾記憶。


「其實相處久了,大家的飲食習慣都會彼此影響,口味卻又毫無違和。」彼此影響,口味卻又毫無違和。」寶媽說最常看到的就是阿美族的hakhak(蒸熟的糯米飯)配上客家醃酸菜、醃筍乾,或是客家艾粄的艾草替換成阿美族常用的南瓜。她繼續分享幾道特別的料理,例如:悶熱的夏秋兩季,大雨之後在閒置的稻草堆底下,潮濕環境長出來的草菇,搭配新鮮野菜煮成的稻草菇湯;東部淺山荒地常見的構樹,採摘雄樹的花穗先川燙後烹炒,快炒後的構樹雄花口感軟嫩十分涮嘴。還有客家媽媽想著以前阿婆的做法,復刻過年佳節才會吃的甜食「假柿仔」她繼續分享幾道特別的料理,例如:悶熱的夏秋兩季,大雨之後在閒置的稻草堆底下,潮濕環境長出來的草菇,搭配新鮮野菜煮成的稻草菇湯;東部淺山荒地常見的構樹,採摘雄樹的花穗先川燙後烹炒,快炒後的構樹雄花口感軟嫩十分涮嘴。還有客家媽媽想著以前阿婆的做法,復刻過年佳節才會吃的甜食「假柿仔」。


回想飲食記憶誌取材的歷程,寶媽認爲最有挑戰性的是挖掘料理的做法與著還。」愈是來不及,愈是要盡全力抓住時間的尾巴,留住電光飲食生活在地知識,用料理記錄土地的故事。因為老人家的記憶力已不如往常,她感嘆的說:「就是不想等到失去了才珍惜,趁著還有能力的時候留住。」愈是來不及,愈是要盡全力抓住時間的尾巴,留住電光飲食生活在地知識,用料理記錄土地的故事。

Comments


pexels-photo-380283.jpg

About Me

北漂的都原青年,過去待過戶外廣告代理商、運動品牌代理商,與電視媒體產業做節目企劃執行與後期剪輯。目前在鍵盤上漫舞,用眼睛記錄、留下真正屬於在地人的地方事。

 

Read More

 

© 2023 by Going Place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