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 !在山谷裡聽見vuvu的故事與歌
- Summer Tien
- 2月7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2月8日
專案名稱: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藝起來我家》品牌專書
圖片提供:綠地創意設計 負責項目:人物採訪、撰文

▐ Ari !在山谷裡聽見vuvu的故事與歌
過了臺東知本順著臺9線進入南迴地區,海天一色的藍色公路盡是令人稱羨的美景,接著彎進東63鄉道景色由藍海轉為綠山,沿著緩坡而行就能來到臺東縣金峰鄉新興村的Sapulju撒布優部落。部落入口處有排灣三寶之一的陶甕做成的大型裝置,步行片刻映入眼簾的是建築外觀獨特的樓房,主人鄔久子・吉盧夫敢(Utjutj Tjiljuvekang)說明27年前這裡曾是母親的故居,不論是室內或戶外彷彿踏進微型博物館,這兒收藏了揮灑寫意的畫作與手藝精湛工藝品,才發現原來是進到了「頭目之家」,Ari!一起在山谷裡聽vuvu的故事與歌。
備註:Ari:走吧 , vuvu:對長輩的尊稱,兩者皆為排灣族語
▌ 攜家帶眷越過大武山,落腳荒蕪之地Sapulju
Sapulju撒布優部落是由四大部落、八大家族所組成,鄔久子的母親胡順禮女士是史卡多家族的傳統領袖,不過撒布優並非是史卡多家族的祖居地,是在民國40年代從屏東舊古樓出發,歷經3次移住遷徙的歷程才定居在Sapulju撒布優。二次大戰結束,臺灣光復進入國民政府時期,對原住民族實行同化政策,向族人宣布以「改善生活」為由,從山地到平地進行搬移遷村的政策。
即使物換星移,屬於家族的歷史、關於耆老的叮嚀仍不能忘,每年辦理部落尋根活動,族人熱烈響應踴躍報名,鄔久子說:「追本溯源來到祖居地才知道當時遷居的艱辛,很歡迎年輕人一起來參加,今年有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也來報名!」鄔久子抱著感恩的心、懷著思念之情邁向舊居地,邁開的步伐雖略顯沈重,內心卻逐步堅毅踏實。如今鄔久子不只是踏實地走在尋根之路,也紮實地度過歸鄉臺東的每一天。

▌年少北漂拼經濟,壯年萌生歸鄉夢
古語有云:「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恍如鄔久子早年的生命寫照,他在臺東出生長大直至國中畢業,北漂桃園中壢就讀陸軍第一士官學校(今為陸軍專科學校)成為保家衛國的職業軍人。因為要熟知軍用裝備的各項操作流程,需要出國進修研讀相關技術開始接觸英文。鄔久子對語言日久生興趣,將英文應用在收聽西洋歌曲與自學樂器。 在民國72年他選擇脫下軍袍開啟人生新篇章:步入家庭,為求生計鄔久子拾起吉他從個人彈唱到組樂團,離開軍職在民歌餐廳成了職業歌手。
但收入有限遂參加國營事業的中華郵政特考,公職生活順遂平穩直到民國100年榮退歸鄉臺東。「當時想退休的原因是臺東熱氣球嘉年華的旅遊市場逐漸展開,連帶提升對旅宿休憩的需求,回鄉經營民宿事業又能照顧家人一舉兩得。」鄔久子娓娓道來退休的起心動念,其實蘊藏他對家人的愛並延續母親對傳統文化的堅持。
▌回首過去,用色彩勾勒的美好生活時光
鄔久子憶起對於母親的印象,他說:「母親個性嚴肅,也許是因為她是預備承接傳統領袖的人選,對事比較嚴格也是在所難免,小時候我也很皮啦!令她很頭痛不知如何是好。」母親胡順禮女士將傳承排灣文化視為己任,民宿有珍藏她憑著模糊記憶親手繪製的部落舊地圖,用片假名詳盡寫下每個家族的地理位置。
鄔久子的姪子甘彼兒幼時是外婆(胡順禮女士)所照顧, 甘彼說:「外婆在畫畫的時候,我是在旁邊遞筆的小畫僮喔!外婆都是用族語講故事,她說年輕人都聽不懂族語,那就畫下來吧!」老人家希望年輕人不要忘記自己的文化,所以將口傳歷史與典故透過繪畫記錄下來,因此民宿牆面不時會看到胡順禮女士的畫作,增添藝術與傳統文化的氛圍。胡順禮女士不僅留「畫」也留「話」讓後代子孫來了解家族故事, 鄔久子用錄音機將母親說的遷徙過程錄製保存,當按下錄音鍵母親說:「我要錄音囉!要講以前的故事,你們要記得喔!」屬於史卡多家族的歷史會生生不息流傳永世。

▌投身觀光產業,以藝文民宿延續母親遺志
胡順禮女士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也體現在人世的最後一段路,鄔久子說:「母親生前有叮囑要遵循排灣族古禮的『蹲葬』回歸於塵土,讓後人知道排灣族的葬禮祭儀。」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使傳統祭儀消逝在時代的洪流,如今蹲葬文化得以重現讓世人見證歷史性的一刻。鄔久子謹記母親傳承文化的用心,為了延續排灣精神,他將昔日住所改造成藝文民宿,並且典藏母親的畫作、舅舅的木雕泥塑工藝品,獨具特色的民宿空間,亦能講述部落故事、介紹排灣文化優美之處,旅客入門還以為住進了博物館!
鄔久子人生下半場力圖在觀光旅宿業闖出一片天,太太起初頗有微詞仍順從夫意,最後捲起袖子親力親為從室內裝飾到戶外景觀,民宿各個角落隨處可見賢內助妝點美化的規劃成果, 經營民宿的想法剛萌芽之際,鄔久子與太太開始環島實地考察各地民宿,兩人忽然發覺:「何必要參考他人的風格,我們的房子就很有特色了!」於是按照自己心中想望的方式整修,獨樹一格的設計規劃換來臺東縣政府認證「特色民宿」的美譽,現在藝文民宿已由姪子甘彼與姪媳婦錫雲接手經營。
▌佳評如潮!重拾人與人連結的感動
民宿庭院時常舉辦民歌之夜音樂會,一來是鄔久子喜歡唱歌,二來也能在社群媒體開直播宣傳,他提及旅客通常只是走訪鄰近臺9線的打卡熱點或風景區,很少會特地來部落欣賞在地風光。因此當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藝起來我家》企劃團隊提出邀約,鄔久子認為和他的想法一致,吸引人群走進地方聚落探訪人文故事,加上要動員部落族人、邀請耆老來參加的美意,更是促進鄰里居民情感的凝聚,撒布優部落遂成為《藝起來我家》庭院分享會南迴線的首站。
活動當日湧入不少人潮,在地族人以族服盛裝出席,也有因為好奇來參加的遊客來聽部落長者們聊古談今,言語中傳遞對維繫傳統文化的堅持態度,回顧撒布優部落往日遷徙故事的情景迄今仍歷歷在目。美聲擔當由鄔久子領軍的峰之巔樂團,懷念金曲不間斷將氣氛帶到最高點!當然少不了悠揚的族語古調,輕柔婉約的轉音迴盪在深邃山谷裡,撫慰沈睡在大武山的排灣祖靈,無論是誰都沈浸在歡愉溫馨的樂音。歡樂時光即將進入尾聲之際,鄔久子用族語朗誦給母親的信,傾訴對已逝母親的感恩與想念,隻字片語提到心酸處不免哽咽。

從屏東到臺東、由山地到平原,散佈在聚落的紀念石碑、故事壁畫看到撒布優部落70多年的歷史,《藝起來我家》庭院分享會用90分鐘濃縮這一切。「活動很成功啊!有人會問什麼時候還要辦一場?」鄔久子喜悅分享居民的回饋,看到鮮少出門的耆老親臨現場而受寵若驚。鄔久子認為,像《藝起來我家》庭院分享會以特色活動串連起本地人與外地遊客的交流,再透過影像紀錄,打造行銷部落的媒介,吸引更多人來臺東旅遊,創造觀光的亮點。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