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崙內社區發展協會 靠百變花生妝點土庫觀光魅力

  • 作家相片: Summer Tien
    Summer Tien
  • 2月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專案名稱: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112-113年度國內外社會創新案例採訪編輯案 採訪單位:雲林縣土庫鎮崙內社區發展協會 負責項目:主題採訪、撰文、平面攝影


辛苦種植的花生,每一顆都有土地的溫度。(Lisin Icyang攝影)
辛苦種植的花生,每一顆都有土地的溫度。(Lisin Icyang攝影)

▐ 崙內社區發展協會 靠百變花生妝點土庫觀光魅力


朝著雲林鄉道雲98線行進,沿途兩側多為大面積的花生園,土庫鎮崙內里一帶的土質屬於含砂量高的沖積土,利於花生的種植,居民為提升花生的經濟價值,將其二次加工為花生糖,崙內社區發展協會並結合在地特色活動與展售市集廣為宣傳,至今已有超過30家製作花生糖的店家,逢年過節的訂單更是應接不暇,創造傳統農村多樣化的經濟來源。


臺灣花生的自給率高達87%,其中雲林縣就占了8成,崙內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許擇和提到,附近還有虎尾、元長、北港在種,不過就屬土庫鎮最適合種花生,而且花生糖的口味也很不一樣喔!根據地方人士統計,崙內地區有超過30間製作花生糖的店家。除了一般傳統的口味,有業者調整配方減糖以順應健康需求,更意想不到的是還有特殊的香菜口味花生糖,供消費者嘗鮮。

 

投身社區事務的他,過去可是一竅不通的門外漢,「社區經營這條路一旦走了,就要堅持走下去,需要很大的決心。」許擇和內心滿是掙扎,他知道要凝聚向心力讓社區更好,需要經費與人才,於是開始留意社區營造的相關資訊,積極找尋有經驗的人士請益,並且決心扛起「社區總幹事」的重擔,大刀闊斧改造崙內社區。

 


酸中帶甜的蔓越莓米香,是協會的人氣商品。(雲林縣土庫鎮崙內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酸中帶甜的蔓越莓米香,是協會的人氣商品。(雲林縣土庫鎮崙內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推廣社福行銷農產,一步一步到位

2008年許擇和成為第四任協會總幹事之後,選擇參與農委會(現為農業部)的農村再生培根計畫,運用資源做人才培力與社區營造來凝聚共識,老、中、青三代全體動員參與培訓課程,才發覺原來崙內里人才濟濟。社區向心力與人才都到位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許擇和想到,可以透過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將在地人才與地方產業對接,他說:「看了資料覺得可以姑且一試,但實在寫得一塌糊塗。」所幸修正計畫書之後,2014年順利申請到「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社會型」。這一次的計畫首重社會福利的推廣,許擇和挹注人力開設中央廚房「阿嬤ㄟ灶腳」,種植自耕自收的有機蔬菜,提供弱勢居民愛心餐和便當外送的服務。

 


花生節體驗農村樂,親子一起下田採花生。(雲林縣土庫鎮崙內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花生節體驗農村樂,親子一起下田採花生。(雲林縣土庫鎮崙內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結合食農和觀光,打造永續產業鏈

 雖然是穩定中求進步,看似完美的結果背後,許擇和面臨到人員流動快速的難題。他無奈地說,花生糖需要人力做品質管控,確保消費者收到的是安心、健康的商品。為降低人才流失的機率,須找出問題核心,建立有效的團隊溝通模式,勢在必行。同時,許擇和也在思考協會今後的發展規畫,現在已經有中央廚房與農產加工的實戰經驗,將來則將朝向友善土地的方向前進,持續研發菌種,來取代農藥與化肥。

 

未來的崙內社區,期盼打造結合食農、觀光、永續的價值鏈,帶動在地產業發展,提升居民的經濟水準和生活品質,共同為雲林在地產業轉型發展注入新活水,創造新的經濟動能與正向循環。



夥伴來說話:得到長輩的認同,做事更有動力吳盈蓁

擁有會計專業的雲林囡仔吳盈蓁,原本打算在大學畢業之後公職,後來因協會原任專案經理離職,吳盈蓁幸運補上職缺至今已兩年。過去曾是協會培養的青年志工,對家鄉事務再熟悉不過了。但是在職場表現上,自認要加強行銷技能,配合勞動部的教育訓練讓她受益良多。「我覺得在做社區事務,真的要有人認同,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吳盈蓁很高興崙內社區的長輩很支持,聽到正面的讚許讓,更讓她認為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Lisin Icyang攝影)



Comments


pexels-photo-380283.jpg

About Me

北漂的都原青年,過去待過戶外廣告代理商、運動品牌代理商,與電視媒體產業做節目企劃執行與後期剪輯。目前在鍵盤上漫舞,用眼睛記錄、留下真正屬於在地人的地方事。

 

Read More

 

© 2023 by Going Place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