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搭乘旭村號,來趟藺草阿嬤的時空旅行

  • 作家相片: Summer Tien
    Summer Tien
  • 2月7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2月8日

專案名稱: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藝起來我家》品牌專書

圖片提供:綠地創意設計 負責項目:人物採訪、撰文



▐ 搭乘旭村號,來趟藺草阿嬤的時空旅行


臺東市豐里里、豐原里地區在日治時期稱為「旭村」,在卑南大圳修築計畫完工之後,引進卑南溪水灌溉旭村地帶,地貌從草木不生的貧瘠地轉變為適宜農墾的肥沃耕地,榖米、菜糧年年豐收逐漸使旭村成為臺東的糧倉及種植甘蔗園面積最大的地區。如今放眼望去盡是純樸農家美景,但簡單生活的村落卻深藏不平凡的大人物,她是國寶級的藺草編織工藝家林黃嬌阿嬤,在2007年榮獲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認證為「臺灣工藝之家」。漫步在豐里綠色鄉間小路上,目的地是田中央的淡藍色平房,林黃嬌阿嬤已坐在荔枝樹下乘涼,帶我們坐上「旭村號」時光機訴說她的生命故事。


▌ 美好日常迎厄號,揮別故鄉到異鄉

現年93歲的林黃嬌原籍臺中清水,小小年紀即做為討海人家的童養媳,跟隨婆家習得維生技能的斜槓人生,平日在海岸溼地摸蝦蟹或務農耕種,閒暇時就用藺草編製成草帽、草蓆等生活用品賺取外快,藺草編織盛行於臺中大甲、清水、梧棲等地, 村庒鄰居齊聚談天說笑編藺草已是日常光景。可惜好景不常,1951年政府施行土地改革如: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等政策,讓林黃嬌婆家的田地面臨被徵收的厄號。


與其困在原地求生存,不如開疆拓土另闢新生機,1954年林黃嬌告別生活20多年的故鄉,舉家南下再一路向東行。回想遙遠的移居之路林黃嬌仍餘悸猶存,她說:「有人暈車到吐或昏倒不醒,用萬金油擦拭提神才勉強撐到太麻里的三和。」路程顛頗加上車窄人多、空氣混雜,輾轉到旭村親戚家暫住在雞寮,林黃嬌一家人最終決定在三腳犁落地生根。



▌ 終日辛勞難度日,一枝草翻轉人生

臺灣光復初期之後,陸續有大批島內移民從西部湧入東部平原地區,搶得先機的拓荒者多半佔盡良地,剩餘的溪埔地要以人力整地撿拾石礫才能耕作,石頭可疊成田梗或造路之用。林黃嬌是初來乍到的移居者,還來不及熟識這片土地,便要為家庭生計而省吃儉用,她與丈夫開始買地務農,兜售蔬果農作的收入積少成多,便再買田地墾荒種植各種作物。不過家中人口眾多,需要多重收入來源才能溫飽,於是林黃嬌除了下田耕作、在鯉魚山下當起菜販,還兼差打零工幫人挑石頭造路,辛苦掙錢餵養一家老小。 年輕時為生活困頓來打拼,步入中年已衣食無虞兒女紛紛成家立業,林黃嬌依然勤奮如往昔,耳順之年的她成為獅子王大飯店的總鋪師,不僅拿起鍋鏟燒得一手好菜,更有顧客是循著咖啡香而來。


剛開幕的飯店為了要宣傳打響飯店知名度增加來客率,林黃嬌想到在故鄉手編藺草的美好時光,因此她利用工作休息時間編織藺草,用草編成品來裝飾美化室內空間,孰料在重拾手作技藝的那刻開始,林黃嬌逐漸成為臺東藺草編製的翹楚,也進入到大學校園擔任技藝講師。林黃嬌沒預料到自己的藺草作品會有人欣賞而購買收藏,同時引來時任臺東縣長鄭烈的賞識,特別邀請她到臺東縣立文化中心辦展覽,一介農村婦女不知道何謂「展覽」,就順從貴人的安排埋首創作百件作品準備參展。


▌ 無師自通!藺草農村嬤在國際大放異彩

首次個人展覽圓滿落幕,林黃嬌沈睡近30年的藺草魂似乎被喚醒了,不甘於製作草帽與肩背包,想嘗試難度更高、織工複雜的物件,她從平凡日子中找尋手作靈感,也在民間故事裡汲取創作題材,例如:家中豢養的寵物猴、田間耕耘的風景都在林黃嬌的巧手添草纏繞之下變為活靈活現的作品。


林黃嬌說:「我有買書參考上面的圖片喔!」不識字的她還拜託友人唸出書的內容來強化自己的想像力,無師自通將傳統編織工法重新解構,發表立體版的十二生肖、蘇武牧羊、乾隆遊江南等作品,其中宣傳孝道的「二十四孝」故事獲得第五十一屆全省美展工藝類佳作,自此之後林黃嬌的藺草作品獲獎連連並受邀至全臺各地巡展,更遠赴法國、美國、捷克等藝術會展讓臺灣藺草登上國際舞台。俗語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因為她的起心動念讓臺中的藺草編在臺東開枝散葉,並開班授課延續傳統工藝的價值。回首當時已屆退休年齡的林黃嬌,在生活保持勤奮堅持的態度,面對創作抱持好學勇於挑戰的心態,兩者皆展現時代流轉之下女性堅毅的精神。


▌ 兒孫滿堂樂開懷,「藝」起重溫旭村好時光

林黃嬌將近一世紀的生平猶如活歷史,見證旭村地區開墾之後的發展過程,生命也從離鄉背井到落地生根,像是倒吃甘蔗愈吃愈甜、愈晚年愈好命,於是《藝起來我家》企劃團隊決定在溫馨五月天的母親節前夕,讓藺草阿嬤林黃嬌分享她的百工人生。這日下午吹起微涼的風, 特地前來的街坊鄰居相繼入座,林黃嬌編著藺草說起往事仍歷歷在目,她淡淡的說「這都是命啦!」恰好背景音樂傳來幾句歌詞,道盡時運之下只能逆來順受努力度日的情況:


有的人還沒出世,就註定嘴裡含金湯匙,

若像我們這種普通人,就要努力點打拼,

頭犁犁向前走~

就算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眼淚也流不停,

你不用擔心天公伯不會笑你沒背景,

請你一定要相信,幸福就在前面。


說到林黃嬌移居他方的經過瞬間引發話題,大家討論各自從台北、雲林、台南、高雄等來到臺東的原由。早期因為開發陌生地帶大量人口移入旭村,現在則是為求學就職遠赴異鄉,遊子心中牽掛的依舊是親愛的爸媽。適逢母親節前夕,林黃嬌在外為事業打拼的兒子特地回到老家,感謝媽媽的辛勞與難忘滷豬腳的滋味,要拉拔五個孩子長大實在不易。為人師表的孫女說到:「家裡只要有好吃的,阿嬤都會第一個通知我來拿!」對她來說林黃嬌是像母親般的存在,細數從前共同生活的回憶孫女不禁潸然淚下。


現場氣氛時而溫馨時而喜悅還伴隨陣陣菜香,獅子王大飯店的李憲忠老闆介紹總鋪師林黃嬌的拿手菜:炒米粉和鮑魚粥,尤其用甘蔗燉煮的羊肉爐,皮Q彈、肉細嫩吃起來齒頰留香! 現場還準備了夏雪芒果冰棒,讓所有人吃沁涼甜品聽著玉世宮游倉富主委、豐里國小陳東宏主任聊聊百年旭村的地方信仰、文史與產業變遷。在庭院分享會接近尾聲之際,陳東宏主任送給林黃嬌阿嬤一個驚喜,他十年前畫了阿嬤的自畫像並有感而發題字寫下:


國寶草編大師黃媽阿嬤,

樂觀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

為所有後進晚輩年輕世代學習的典範。


大家相互寒暄道謝,話語間盡是感動、是快樂、是珍惜,突然想起主持人秀秀說:「現在的人見一次面就少一次再相聚的機會。」這是現代社會的真實寫照。來到《藝起來我家》庭院分享會就是乘著時光機,穿梭時空與舊旭村相遇,重溫土地的記憶與人情味濃的農村時光,結束旅程跨步向前再出發,世代接力繼續譜寫許多未完待續的故事。

Comments


pexels-photo-380283.jpg

About Me

北漂的都原青年,過去待過戶外廣告代理商、運動品牌代理商,與電視媒體產業做節目企劃執行與後期剪輯。目前在鍵盤上漫舞,用眼睛記錄、留下真正屬於在地人的地方事。

 

Read More

 

© 2023 by Going Place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