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無尾港濕地生態教室,賞鳥外的永續商機

  • 作家相片: Summer Tien
    Summer Tien
  • 2月5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專案名稱: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112-113年度國內外社會創新案例採訪編輯案 採訪單位: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 負責項目:主題採訪、撰文、平面攝影


勇闖蘇澳湧泉,夏日SUP立槳活動,提供旅遊行程的新選擇。(無尾港文教促進會提供)
勇闖蘇澳湧泉,夏日SUP立槳活動,提供旅遊行程的新選擇。(無尾港文教促進會提供)

▐ 無尾港濕地生態教室,賞鳥外的永續商機


蘇澳鎮無尾港原本是近海漁民安居樂業的聚落,歷經日治時期引水至他方,造成出海口的水量銳減,後又因為颱風來襲改變河道影響,泥沙堆積嚴重,水流無法排泄,形成面積超過百頃的沼澤湖泊,後來卻成了候鳥棲地。1993年無尾港正式成為臺灣第一個水鳥保護區,同時也是賞鳥聖地。


宜蘭縣蘇澳鎮新城溪入海處的無尾港,是清朝《噶瑪蘭志略》中的「馬賽港」(巴賽語:Basay),因為近海漁獲豐富,居民世代仰賴漁撈與牽罟捕魚為生。然而,雖有港之名卻無港之實,看不到漁船泊靠之景,卻有四時人文景緻不同之風,尤以每年10月至隔年2月,大批候鳥遷徙至無尾港濕地而聞名。

 

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總幹事梁智雄提到,淡水、鹹水形成的沙洲濕地是水生動植物的絕佳棲地,但在1980年代政府規畫興建蘇澳火力發電廠,引起社區居民、生態專家與愛鳥人士的反彈,並積極催生水鳥保護區。最終建廠計畫取消,抗爭的群眾集結轉型為民間組織,於1998年創立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以志工形式繼續在蘇澳推動生態保育。


總幹事梁智雄對來訪的年輕人分享無尾港的生態環境。(無尾港文教促進會提供)
總幹事梁智雄對來訪的年輕人分享無尾港的生態環境。(無尾港文教促進會提供)

客製化限量的窯燒鳳梨酥是人氣商品。(無尾港文教促進會提供)
客製化限量的窯燒鳳梨酥是人氣商品。(無尾港文教促進會提供)


保護水鳥生態,濕地提供豐富自然資源

 擁有26年歷史的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創立初期就立下良好的生態解說基礎,積極維護濕地環境、建造可供休閒遊憩、教學記錄、觀測賞鳥的步道。「起初前輩們的思維,單純是為了讓地方更好而經營,後來發現可以將濕地當成大型環境教室,陸續才有課程開發與旅遊路線。」談起創立緣起,促進會總幹事梁智雄感謝前人辛勤地付出。

 

促進會的短期目標是儲備各項資源與能量,中期是研發環教課程及活動並與外部單位連結,讓更多人來到濕地走進無尾港,不僅促進在地經濟且提供就業機會。

 

梁智雄補充,多數人來無尾港是為了賞鳥,但停留的時間太短無法感受海邊小鎮的魅力,所以想方設法利用現有資源規畫解說遊程、手作DIY或窯烤烘焙的產品,讓遊客可以參加不同面向的旅遊活動。梁智雄發現促進會的人力短缺不足應付擴增的服務內容,於是以中、長期發展為目標,向勞動部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解決問題。


活動多元化,希望遊客停下腳步

 促進會經營管理的「無尾港環境教育中心」是學校單位經常造訪的場域,企業則是喜好淨灘與移除濕地外來種的活動。

 

梁智雄認為,將社會服務轉化為促進地方經濟,是帶動社區發展的機會。他分享「情牽無尾港、攜手護三生」的活動計畫,三生係指「感受社區人文生活、探索自然環境生態、體驗海洋永續生產」。

 

梁智雄說:「我們的活動很多元,教育與娛樂兼具,有些內容是多元就業人員腦力激盪與自身興趣發想而來。」例如,用木材結合水鳥的形體,變成富有鳥類意象的水鴨筆架、鳥頭壁掛;將藍染所使用的化學染劑改為植物染或礦物染,解決染色散發的刺鼻味。DIY活動之後,可以預約體驗手作窯烤pizza,這座磚窯不只出產pizza,更有夥伴發揮烘焙技能,烘烤出古早味鳳梨酥、外脆內軟的歐式麵包與香甜的餡料麵包。


資深志工帶領小朋友製作陶土小燕鷗。(無尾港文教促進會提供)
資深志工帶領小朋友製作陶土小燕鷗。(無尾港文教促進會提供)

工作夥伴積極對外交流,拓展無尾港文教促進會之能見度。(無尾港文教促進會提供)
工作夥伴積極對外交流,拓展無尾港文教促進會之能見度。(無尾港文教促進會提供)

永續經營方向正確,營收逐步增長

 「保護河川、海洋及陸域生態系統,邁向環境與產業的永續經營」,是促進會的終極目標。今年第一季由於進用人員還在熟悉服務項目,成果並不明朗,但方向對了自然就帶來營收,目前已陸續迎來企業與學校客源。第二季礙於天氣因素,預定海洋活動受影響,所幸窯烤DIY體驗廣受好評,第二季遊客總人次增加5成、總營收成長上看3成。

 

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同時把工作重心放在生態與文化的傳承,畢竟志工來自不同年齡層,有些夥伴年事已高,需要找到承傳的下一棒。

 

梁智雄說,無尾港的休閒活動內容琳瑯滿目,不同季節有不同玩法,每個人可以找到自己與濕地的連結,希望有更多人造訪無尾港,並帶動環境永續的經濟體。


夥伴來說話:張順發導覽一把罩,樂當孩子王

「不是每位夥伴都以經濟為首要考量,才來加入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梁智雄說,發哥就是其中一個例子。2024年3月入職的進用人員張順發「發哥」,加入促進會成為進用人員的原因,一是被工作環境吸引,因為能夠接觸大自然,享受自由舒適的氛圍。二是發哥很喜歡小孩,所以只要有學童造訪無尾港,由他導覽認識生態保育或DIY教學,開心的發哥就會變得更有朝氣,也更有動力貢獻一己之力。


發哥平常會到濕地、步道巡視環境整潔,或是在三生文創工坊摸摸木材、製作DIY要使用的備品。遇上預約導覽的行程,他隨即變身專業導覽員。薑是老的辣,發哥總能結合生活經驗,說出與眾不同的內容。(圖:無尾港文教促進會提供)



Comments


pexels-photo-380283.jpg

About Me

北漂的都原青年,過去待過戶外廣告代理商、運動品牌代理商,與電視媒體產業做節目企劃執行與後期剪輯。目前在鍵盤上漫舞,用眼睛記錄、留下真正屬於在地人的地方事。

 

Read More

 

© 2023 by Going Place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